
新聞資訊
檢修技術指引——輪式(履帶)拖拉機
行業新聞
2024-10-24
1.發動機的檢修
(1)檢查潤滑系統。除了更換三芯(空氣濾芯、柴油濾芯、機油濾芯)外,還要更換或清洗各個液壓油濾芯。應按地區、季節要求更換潤滑油和燃油。如已經放出潤滑油,應打開缸蓋上的加油口,加入合格的潤滑油后,靜置十分鐘,檢查油標尺,應與機油尺“上”線平齊,然后靜置20~30分鐘再檢查油位有無變化。如有上漲,需查找原因并排除故障。如果是帶渦輪增壓器的發動機,需拆下渦輪增壓器懸浮軸承進油口空心螺栓,滴幾滴潤滑油,再裝好。潤滑脂油嘴、油杯均應配齊。各潤滑部位及總成均應按規定油品加足潤滑油或潤滑脂。通氣器應清潔、暢通。
(2)檢查冷卻系統。清理散熱器、風扇等表面雜物,檢查散熱器、連接膠管等,確保不漏液(水);檢查并調整風扇皮帶松緊度滿足規定要求。加滿冷卻液(水),靜置一小時,看液位有無變化。如液位有下降,則需要查找原因。如無下降,則正常。注意不能加容易產生水垢的井水和自來水。
(3)檢查電路系統。啟動、照明、儀表的電路應正常,所有電氣附件的絕緣部分,不得有漏電、短路等現象。寒冷地區發動機冷起動裝置應能工作正常。
在蓄電池電量不足時,要先用蓄電池額定電流的十分之一充電。在鉛酸電池充電時,電解液液面高度與刻線平齊或高出隔板10~15毫米,要打開加液塞,以防出氣孔堵塞,蓄電池因氣壓過高而爆炸。充電完成后,單體蓄電池電壓應在13伏左右。
以上都檢查正常后,起動前主、副變速手柄等應處于“空”、“降”、“中間”或“分離”位置;液壓動力裝置應處于“中間”位置;此時用曲軸前端皮帶輪盤車孔或打開飛輪殼上的小窗口進行盤車,轉動曲軸3-5圈后,再打開點火開關,啟動發動機(適用于停放1個月以上的中小型拖拉機)。發動機轉速需要先低后高,逐漸增加,同時觀察儀表,細聽聲音,如有異常,應先停機后檢查并排除故障。
2.底盤部分的檢修
(1)檢查潤滑油。逐一檢查變速箱、前橋、末端傳動的潤滑油;檢查方向機的鋰基潤滑脂(蝸輪蝸桿機械式方向機)或液壓油箱(液壓轉向方向機)內液壓油是否充足;檢查液壓系統的液壓油是否充足。
(2)檢查轉向系。注意左右方向間的間隙,觀察拉桿球頭傳動和油缸(液壓油缸方向)銷軸間隙,如間隙過大,需更換拉桿球頭和油缸銷軸。更換球頭和銷軸后,需檢查前束,四輪驅動的前束是0~4毫米,兩輪驅動的前束是5~10毫米。
(3)檢查離合器。檢查離合器踏板和分離軸承與分離杠桿的間隙,保證分離徹底、靈活,無卡滯,踩下踏板行程五分之四時,能掛換檔位,無打齒異響。如離合器使用時間過長,需拆開檢查摩擦片和分離軸承,如果超限需更換;如磨損不大,分離軸承加潤滑脂后,再按標準組裝好。
(4)檢查制動器。檢查制動液面和踏板行程,制動踏板第一腳能一次踩死,連續第二腳踩不動,回位正常且無卡滯,左右制動踏板高度應同步。
(5)履帶式拖拉機檢查變速箱與后橋連接處、萬向節、支重臺車以及車架與后橋的緊固情況,檢查履帶的張緊度是否符合規定要求,不符合應調整。
3.與農具掛接及調整
(1)選用傳動軸與拖拉機PTO花鍵規格應匹配。傳動軸的配合長度應不小于200毫米。
(2)調整拖拉機上拉桿(中央拉桿)和左右吊桿,達到農具機架在縱向與橫向都處于水平狀態。
(3)調整拖拉機下懸掛臂限位螺桿,達到農具橫向中心線與拖拉機縱向中心線相重合。拖拉機懸掛下拉桿與左右吊桿連接的銷軸放置在長孔位置,使農具工作時達到整體仿形的效果。
(4)液壓系統分配器在拖拉機工作時應放在浮動位置。
上一條
推薦新聞